佛教的徒眾在台灣據說至少有五百萬人,單單有某大山頭道場就號稱會員有五百萬人,這當然不很精確!因為許多人以為自己是佛教徒,但實際上是神佛不分、參雜民間信仰、逢廟便拜的一般華人地區的民間信仰。因為許多神廟也供奉釋迦摩尼佛、觀音菩薩、地藏王菩薩等。而其中不到一百萬人,可能知道佛教與道教、民間信仰的差別,比較集中參加屬於佛教道場的活動。其中應該不到三十萬人有皈依三寶,正式成為佛門弟子,但這一些都不能代表是真正的修學佛法。許多人因為有愛心,向某些佛教團體繳交了所謂行善的款項,其實本身對佛法的內容毫無悉知,這樣的人,其實不能稱作真正的佛教徒。
由於世人對佛門修行的清淨有一個總體的普遍認知,對佛門弟子有一個崇高的期待,以為他們都應該是道德完美無瑕的,至少應該是很好相處、很有智慧、很善解人意、很多很多..........說不盡的人類良善優點。但,相反的,也是經常讓人拿著放大鏡來檢視其行為舉止的對象。
所以,不管是佛門內外,大家應對佛門徒眾有一個正確的認知,而在佛門中的人,尤其是代表佛教宣揚佛法的法師、道場所發表的出版品、演講應將正確的佛法內容加以闡述,不可以世間法來取代佛法,不可以外道法來充作佛法,更不可以訛傳訛,以免世人在未深究的情形下,對佛教或佛法有所誤解而產生煩惱,而世人由於不正確教導產生錯誤的認知,這樣的錯誤印象所產生的煩惱所干擾,自始自終都不願親近佛法、不肯皈依三寶,這樣就非常可惜,也造成許多人錯失學佛的因緣,也是佛門弟子便有過失。因此尋找真正的善知識來教導正確的佛法,有不可輕忽,
一般人所謂的煩惱,所謂生活上、身體、心裡的苦,其實只是最表相的煩惱,因為違逆自己身心喜樂的境界,因而覺得苦,所以稱它作是煩惱。被人拳打腳踢當然是苦,三餐不濟也是苦,操心父母家人子女的幸福是苦,擔心工作不保也是苦,被人辱罵、譏諷當然是苦,因為沒有人的心喜歡被罵。
許多人以為在佛門之中用所謂的「佛教法門」來離開這樣的苦就是修學佛法,也是許多佛門大師所倡導的佛門修行,但其實在根本上及方法上,與真實的正信佛法有一些差別。
這個差別是在於,佛法中所謂的煩惱,不只是一般人所謂的違逆隨順心境的痛苦覺受,還有更深刻的對於人生在生與死、永恆與壞滅、現前境界與過去未來的因果、煩惱的根源等等的角度來告訴大家法界真實的道理。最重要的是,教導大家人世間的真實與虛假的現象與道理,讓大家不會因為無知而不斷追求讓自己將來墮入苦果的境界當中,這樣當然無法出離痛苦。
嚴重來說,由於這樣看似小小的差別,卻會造成嚴重的誤解佛法,甚至將佛法淺化、世俗化、外道化。
如有人主張說佛法的修行就是要你通通放下,不要執著,不管別人如何對你不好,都不要有分別心。
更告訴大家說,如果開悟了,就是眼中看到的自己與別人是一樣的,沒有分別的。
如果這樣就是學佛,那已經沒有意識分別的植物人,或者死掉的人,或者被打昏的人,這些人最沒有分別了,那他們不就是聖人了嗎?但,顯然大家都不會認同這樣的說法。因為這與世間的道理並不能符合,大家是無法認同的。
如果這樣說是對的,那 佛陀眼中的外道,何以 佛陀要辛辛苦苦地行走去破斥他們呢?何以 佛弟子如果有違犯戒律的行為、錯說佛法, 佛陀都要指出來,並且嚴厲的指責他們呢?這樣看來,那 佛陀到底有沒有分別呢?
更何況無為而治的老莊思想,不也是教大家要無為嗎?這個無為,不就是所謂的:不管它、不理它、接受它、看它如何?相類似的道理嗎?那為什麼老莊思想不是佛法?那為什麼老莊思想不會讓人解脫於生死、不會成佛呢?
以更淺的世間道理來看,如果這個世間管理服務各類眾人事物的政府、學校、社區管委會、老師、父母等,都來個無為而治,那豈不是天下大亂?大家顯然不能接受!
因此想要把自己本來是無時不刻分別的意識要修成沒有分別的心,說這樣就是開悟,這樣就是有智慧,然而這樣的說法是大有問題的。因為智慧就是有分別,能夠對於所相應的境界有所瞭知、領納、分析、憶持等等,這是意識的境界。如果說想要把意識本具的功能,修成沒有分別,那是背離佛法的道理。
但是另一種一體兩面的說法,就是主張要大家保持著這個心讓祂不分別,一直保持著,這樣就是開悟了,顯然這樣的說法也是矛盾的,因為能夠知道自己處在不分別的境界,表示自己也正在別當中,否則怎麼會知道自己處在分別或者不分別的境界當中。這樣要大家保持這個意識不分別境界的心,就是所謂的常見外道!是一種順應世間人喜愛的外道,因為世間人都喜愛這個能知能覺的意識心保持不滅。而這個說法推到極致,就是有佛門中人主張「意識是不滅的」、「意識是可以來去三世的」、「意識是酬償因果的」、「意識心初生一切萬法」等等背離 佛陀教證與世間理證的謬論!(如撰寫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的密宗法王宗喀巴也是這樣主張細意識是恆常的!)
另外一種外道,卻是主張人只有六個識:眼識、耳識、鼻識、舌識、身識、意識。除此之外,並不承認有根本識─真心如來藏。因此六識隨著此是斷滅後便不復存在,這種便是斷見外道。(如撰寫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的密宗法王宗喀巴同時也是這樣主張只有六識的斷見論者!)
因此,以上的說法,都不能通過佛法的教證與理證的考驗,必定是錯誤的道理!如果依循這樣的教授來修行,修證必然有所偏差。
佛法的修行,分成大乘菩薩道、二乘解脫道。對於種種煩惱的內容次第之認識與滅除,菩薩與聲聞人是不同的。所以說佛菩薩的智慧,是阿羅漢所遠遠不及的。但菩薩道的修行,其中卻有許多層次差別。
透過對於三乘菩提內容的瞭知,便能知道為何要學佛,也就對於其中修學道路的外門、入門、進階、高階種種的差別有所認識。因此便不至於將還初階學習的人,當作是沒有缺點的完人來看待。成天將學佛掛在嘴邊人,倒不一定就是真正實踐佛法修行的人,所謂「口中說無,行在有中」,這一點是首先要有所認知與接受的。
因此尋找真正善知識是學佛的第一要務,真正善知識能正確教導想要學習正確佛法內容與實證的方法,許多一般人口中常說的「空、中道、無分別心、」卻實際上被誤解很深的正確道理,以免被一盲引眾盲被誤導而耽誤法身慧命。
在這樣的過程中,對於自己最重要的是,自己透過修學佛法,更深入了解自己與他人,知道自己也與原本所看待的他人一樣是如此平凡,也是充滿了缺點與無知。所有讓自己產生如此多的痛苦,源自於對佛法的道理不了知;相對地與 佛的境界讓比,才知自己無量劫來的所造罪愆與渺小,要學習的地方是如此之多。也會謙卑地對待他人與努力學習佛法,煩惱能真正的減少,獲得真正的了義的般若智慧,逐步邁向成佛之道。而這個成佛之道,才是永離痛苦的究竟清淨快樂之道!